范文一:最好的作品
“啦咪嗖……”,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不由得想到了那位残疾少年,想到了那首印在我脑海里永不能褪去的曲子。那,是我见过最好的作品。
那是一个酷热的上午。抬头望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空气,像是被静止了一般,一丝风都没有。精心准备两个月的钢琴比赛开始了。
巴洛克专题的比赛曲目,本就庄严肃穆,再加上炎热的天气,心中的紧张不可言喻。
“小同学!”正在我头脑全空时,坐在我前面的评委老师悄声对我说:“你可以去帮忙扶着34号选手吗?他……不方便。”“哪个34号?”我有些恍惚地问。顺着老师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帷幕旁站着一个男孩,低着头,有些不知所措。当他抬起头时,我看到了他那瘦弱的脸上架着一副好多圈的眼镜。我恍然大悟。
待老师念到他名字时,我走过去,扶着他上了台,帮他调好琴凳,扶他坐了上去。他摸了好久键盘,才找到了位置。
琴声响起,坐在旁边等着翻琴谱的我,不禁心生感叹。开始,我以为他要用微弱的视力去找键,可他的眼睛真的看不见。于是,他索性闭上双眼,凭着那对琴极高的熟悉度,开始了演奏。
只见他那并不修长的手指在琴键间灵活的跃动,全身的各个器官,都参与到作品中去。他紧闭双眼,额头是已经渗出了大粒的汗珠。那悲伤的音符从他的手指间流出,我好像看到了他因看不清楚而嚎啕大哭的场景,也能看到他在发泄后,又重燃希望的那自信的表情。一曲终了,全场观众都站起来鼓掌,大家都意犹未尽,沉浸在那美妙的乐曲中。我也不禁站起来,用掌声表达对他的敬佩。他面向所有观众鞠躬,伸手示意我来扶他。我忽然醒了过来。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扶着他走下了舞台。我能感受他的手在巍巍颤抖,手心全是汗珠。
那位残疾少年用他那坚强的品格,谱写了一首最好的作品。他的眼前虽一片模糊,可他却有一颗明亮而又强大的心。那,定是最好的作品!
范文二:最好的作品
一指流沙沦落海角天涯,一指流沙纪念天真年华。岁月来去匆匆,故事来去不断,唯有那素纸浓墨陪伴在我的身旁。
犹记得那次书法考级,那一句“很遗憾,你没能考过八级!”似一片乌云一直萦绕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挥去。我对墨海产生了动摇:我还能坚持下去吗?面对茫茫的墨海,我满怀失落,盈眶的泪水不由自主地簌簌落下,滴落在墨海中。那浓墨素纸仿佛离我渐行渐远,消失在那一片浓雾中。
那是个秋日的雨天,俗话说“一阵秋雨一阵凉”滴滴细雨无情地打击着那宽大的芭蕉叶,天气越发地冷了!我如往常一样去书法教室练书法,只是步履略显拖沓与沉重。王老师早已在等待我了,他五十出头,中等身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饱经风霜的他虽看起来略显苍老,但多年不间断练习书法的他身上多了一份儒雅,少了一份男人身上的暴躁。他帮我准备好用具,洒入墨汁,铺好毛毯,便拍拍我的肩。他提起毛笔,手腕灵活飞速地转动着,在宣纸上写下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恒心。我专心致志地观察着每个字的完成,完全沉浸其中了。
写毕,他让出位置给我,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淇,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很漫长,只有做到坚持不懈,勤奋练习,人字合一,才能称为好作品”。我坐在桌前,细心品味老师这番话,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一件最好的作品。
我轻轻提起笔,又缓缓落下,让笔墨倾泻,在宣纸上留下痕迹。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王羲之那“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的秀美文字,晃动着书圣怀素那“笔法瘦劲,飞动自然”的豪放气势,手中的毛笔渐行渐佳,如行云流水般,挥洒随心,提顿按压,转折过渡,落款盖章,一副书法作品便完成了。王老师微笑地点了点头。此时此刻,书房一隅,古色古香,朴素典雅,韵味无穷。
踏上墨海,素纸浓墨,黑白映红尘。一路上,与古人相约,与文化相融,与历史相识。习书法,让我学会了恒心,书法,凝结着我汗水的结晶,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恒心传承。最好的作品,不过那是那素纸浓墨,行云流水,那份恒心。
范文三:最好的作品
时光匆匆而去,许多的回忆都遗失在了过去。但在往事的沙滩上,还藏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是我心中最好的作品。
一个男孩坐在琴房,抱着把吉他对着老师。
晚来的我匆忙跑进琴房,拿出吉他坐在老师另一侧,我和那个男生同时对视了一眼。我们互不认识。
“今天让你们两个来,是想你们两个能一起上课,实力相当,相互促进”。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情况,“还有,我想让你们能弹个二重奏,下个月在XX广场有个表演,让你们去参加。”说完,老师分别把两份谱递给了我们,是世界名曲《秋日私语》。因为我们彼此陌生,在课上都相对安静。直到下课,我们才有了交谈,在道别时,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就不知这份友谊的种子已悄然在我的心间萌发。
在第二节课时,我们就不再那么拘束,像平常一般,课是认真听的。二重奏的两部分是伴奏和主旋律,我负责主旋律他负责伴奏。课后每日长时间的练习,花好大的劲,才把自己的部分差不多拿下。再接下来我和他们配合中,却漏洞百出,这里节拍不对,那里旋律没跟上,仿佛都各自弹自己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整合在一起。
因为课上时间短,为了能更快进步,我们就常课后到琴房一起练习。休息时,我们会聊天,也才发现他原来是一个随和的人,比我大一岁的他,明显越来越默契,互相了解对方,这也促进了我们在音乐上的交流,每当我们疲倦时,他都会先激励我:“来,再弹一遍吧。”我们会再抱起吉他,朝着目标奋勇直追,坚定的意念,在琴弦上迸射着火花,我们都渴望成功。
终于还是到了演出那一天,我不会忘记那个九月的秋夜。上场前,我们相互鼓励加油,会心地笑着。站在台上,他给我个眼神暗示,我们默契地开始了演奏。低沉的伴奏幽幽铺垫,紧接着主旋律融入呼应,营造出一份忧伤的气氛。衬托着美丽的夜景,我仿佛进入了歌中描绘的场景,漫步在秋景之中,沉浸陶醉。随着旋律地推进情绪也越发强烈,轻柔的有如秋风拂过。相交结织成一首完美的音乐作品。悠远的琴声久久回荡,如歌如梦,余音缭果。
演奏结束,台下热烈的掌声才把我从陶醉中拉回,下台后,我不禁感慨,这由我们的心血与友谊凝练成的,不就是最好的作品吗?
现在,虽然他没学吉他了,但我仍将他记在心间,记得那所秋夜,以及这个最好的作品。
范文四:最好的作品
小时候,我便被父母送去学钢琴。最初,我并没有抗拒,以为很好玩,只不过是黑白琴键,按按而已。
记得我的钢琴老师是一位女教师,她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十分的和蔼可亲,她的皮肤黝黑,但依然美丽。老师待人温和,不过有时挺严厉的。
“身板挺直,不要歪歪斜斜的,像什么样子!”“怎么又弹错音了?”练习室里充满了老师的训斥,“算了,今天先练到这,下次继续吧。”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老师那愠怒的面孔:也许我真的没有学琴的天赋吧。难道练琴的手指长,唯独我的手指短。我一边走,脑海中总想着老师那严厉的面孔。忽然发现路边一位一瘸一拐的老爷爷正在艰难地捡着瓶子,他驼着背,弯腰似乎很吃力。捡一个瓶子都好像在完成一项重要任务似的。
我的内心似乎被针刺一般:一个残疾老人为了生活尚且如此坚强,我练琴被老师训斥算什么呢?遇到困难应当乐观面对,勤能补拙。从此,钢琴练习室里多了一个勤奋的我,老师旁边多了一个好学的我。
一天,我照着平常一样练琴,只见老师大踏步走进来,一脸兴奋地对我说:“阳阳,你这阶段的练习很不错,过两天区里有一个青少年才艺展示,你可以报名参加的,不要放弃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的鼓励如一阵春风拂过我的心,我平静的心湖顿时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要报名参加,一定要展示自己这阶段弹得最好的作品。
老师走后,我选择了《浏阳河》这首难度较大的曲子,开始练习起来。妈妈在一直鼓励我说:“孩子,我相信你两天后的展示会圆满成功的,你的勤奋,你的努力,妈妈一直都看在眼里,俗话说: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妈妈相信你,加油吧,孩子!。”
两天后,我满怀自信,精神抖擞踏入钢琴展示现场。在舞台上,我深呼一口气,手指灵巧地在琴键上舞动。悦耳的音符从我手中溢出。我忘了自我……。
台下掌声如雷,父母和老师都微笑着看我,那时对我最好的鼓励!我觉得这是我学钢琴以来弹奏得最好的作品!
范文五:最好的作品
仍然记得那年夏天,我把最好的作品留在了那里——西安。
我有幸来到西安这个历史悠久、富有文化底蕴的古城。这里有闻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古长城遗址、古人类文明遗址和西安历史博物馆等。其中我喜欢的还是陶埙艺术体验馆。起初我以为这就是个看陶埙的地方,没什么特别的。再加上当时天气炎热,我们在阳光的暴晒下,像被关在了蒸笼里的馒头,热得喘不过气来,所以我并不是很感兴趣。
我坐上大巴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醒目的五个大字——“陶埙体验馆”,蓝色的墙面配上靓丽的大红色的字,十分的显眼。走进一看,环顾四周,。瞧瞧,那左边排排整齐放置的陶埙,右边一排排瓷瓶,瓷碗,就像一幅画。显现出一派安静祥和的样子。
接待我们是陶埙体验馆的一位女老师,姓刘,我们称她为刘老师,她披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椭圆的脸蛋,浓而长的眉毛,一双犀利的慧眼,高挺的鼻梁配着樱桃小嘴显得十分年轻有气派。她让我们每个人先去洗手,顺便做好准备工作。她首先让我们拿两块模具和一大块的泥巴,这种泥巴是专门制作陶器的泥巴,刘老师把埙的制作过程放在大屏幕上,供我们观看、学习。首先,我把陶泥放进两块模具中间,用力按压,将其压平,我使出浑身解数,使劲一压,可算压进去了。过了十分钟,我们把陶泥从模具中拿出来,陶埙大概的一个模型就出来了。
然后我们拿着钻孔刀,在陶埙的正面钻上六个孔,可以根据自己手的大小,按的位置来钻孔。当我钻到第四个孔的时候,刘老师正好走了过来,看向我做的陶埙,说:“你看你这个陶埙的孔歪了,要做一个弧形的,方便手的按压,而且孔不能太大,防止按不下。”刘老师拿起刀,精细地拿着刀帮我修改。“好了,看看!按照我教给你的方法再试一次吧。”我细心的按照老师教我的修改,最后经过长时间的制作,终于完成了这个最好的作品。
最好的作品,不在于多金贵,多好看,而在于多用心,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老师的指导,最终完成了这个最好的作品,我也将这个最好的作品留在了西安,西安也给我留下了最好的印象。
范文六:最好的作品
巷子里的吆喝声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
阳光洒进巷子里,那熟悉的身影又开始忙碌了起来,领居王爷爷是做糖画的。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每天都把头发梳得很整齐,没有一丝凌乱。稀疏的黑发中夹杂着一根根银丝一般的白发,一双深褐色的眼眸,声音低沉而洪亮:“卖糖画了!好看又好吃的糖画!”
吆喝声穿透巷子,不一会儿他的摊子上便挤满了看热闹的孩童,争先恐后的涌上来。“爷爷!爷爷!我要一个小白兔!”“我要大老虎!”“我要一个齐天大圣孙悟空!”
王爷爷不慌不忙的开始工作。勾、点、提、顿。一系列动作在爷爷手里一气呵成。在我看来,每一个糖画都是最好的作品。
拿到糖画的孩子喜笑颜开。巷子内充满老爷爷爽朗的笑声。我被这热闹的小巷吸引,走到摊子边。王爷爷看到我。带着一丝得意,问我:“囡囡,怎么样,爷爷的技术还不错吧!”“当然不错!”爷爷见我跃跃欲试,便说可以教我做糖画,自以为简单的我暗暗自喜。得意的告诉爷爷:“这还不简单!我说不定比您做得还好呢!”
我学着王爷爷的样子,舀出一勺熬好的糖,可是手臂像是控制不住一抖,糖稀大块的滴落在石板上,忙乱的场面一度不可收拾,王爷爷细心地用小锅铲铲去那失败的作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这糖画啊,看似只要动动手臂,你或许也不知道我们做的人练了多少年呢!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一丝不苟!”
爷爷用粗糙的大手握住我的手,耐心指导。爷爷从盆里舀出一勺糖稀,将勺一倾,手臂柔中带刚,正是这两种气势的合成,使糖画轮廓精美,细节生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栩栩如生的凤凰在我眼前。摁上竹签,取下来。
爷爷将糖画交给我,告诉我:“凤凰啊,象征着吉祥,祥瑞。孩子,祝你以后平安吉祥。”我轻轻接过这糖画,心中一股暖流穿入。巷子里氤氲的是温暖。
做糖画看似简单的过程,那可是民间艺人手上功夫!也正是像爷爷这样的态度做成了这样最好的糖画。
我认为王爷爷做的糖画,是世间最好的作品!
范文七:最好的作品
寂静的教室,镜子中动作僵硬的我。
“叭嗒、叭嗒……”是汗水滴落的声音,“滴嗒、滴嗒……”是秒针转动的声音,浑身无力的我瘫坐在地上,耳边远远飘来老师的责备:“都快比赛的人了,怎么动作还那么怪……”我站起来,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开关的位置,摆好造型,老师却说:“不用了,回去休息吧。”我如释重负,长长呼了一口气。走出教室那一刻,我听到了老师的滴咕:“都是她自己挑的音乐、编的动作,怎么会这样……”
我叹了一口气,走了。其实,我也像老师那样疑惑,明明是我挑的音乐,与老师共同商议出来的动作,为何跳出来却如此奇怪?脑子的思绪如乱麻,剪不断、理还乱。那时,有种想蹲下来号啕大哭的冲动,可一天五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让我的腿酸得蹲不下来。
到底是因为什么啊!头疼欲裂的我一回家就侧在就侧在床上睡着了。梦里,我站在那个舞台上,音乐响起进却束手无措,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无助地望向老师,老师摇摇头后突然消失不见。台下开始骚动,有人喊了一句:“不跳就滚下去!”
我一气,和着音乐肆意地跳了起来。原来僵硬、奇怪的动作竟然变得轻快起来,四肢也说不出的柔软,在跳,原地转、顺风起、点转……一套足以令人脚步飘浮的动作竟被我用流水般的动作完美地呈现出来,水袖飘扬,脚步繁乱,一幅美仑美内的“山水墨画”展开在观众面前。
一场精彩的表演谢幕,在主持人即将宣布一等奖获得者的时候——“姐姐,起床了,快点起来吃早饭!”我的眼睛猛地睁开,眼前是一个又傲娇又臭屁的小男孩趴在我床边扯我被子,原来是个梦!我坐起来,满脑子都是刚刚的那个梦,那成功的舞蹈。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一定要让梦变成现实!”
两个小时过去了,又到了上课的时间。我轻装上阵,先把音乐认真听几遍,体会那小桥流水的意境,然后将自己融进去,幻想着自己裙裾飘飘走在江南水乡。动作开始变得娴熟自然,一曲终了,我才看见站在门口目瞪口呆的老师:“不错不错,认真去体会这种感觉……”
下课后,我信心满满地对老师说:“这将是我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老师笑着说:“那我就祝你这最好的作品在十天之后能榜上有名!”
“好嘞!”
范文八:最好的作品
这是最后一次落座于802班的教室,我们班级寂静无声,大家都紧张地等待着班主任上来宣读成绩——这将是这两年来最后的一份作品,我们都希望它是最好的。
等待之余,眼睛的余光向右望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数个遒劲的字落于《会考梅花图》之上,盘虬的枝干上点缀着25朵红梅,红得夺目,美得耀眼,好一副“任风雨来,我自岿然不动”的风骨!参与会考的53名同学名字罗列其上,那几个月晚自习的奋斗努力和漫天飞舞的试题,数月积累的努力,只为换取今日怒放!
再向后看去,是用11张相片拼接成一个大的“2”字,仔细端详,每一张相片保存下的都是不同的回忆:研学活动中,我们勇于克服对高空的恐惧,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终点;省级公开课上,我们面对着许多陌生老师的面孔,精彩绝伦的一句句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每一张相片都记录着我们克服艰难险阻的过程,都记录着我们在其中的收获和成长。不由得一股自豪而又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彼情彼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与同学们共度的往事桩桩件件涌上心头,令我不由得升起一些令人鼻尖发酸的离愁别绪。也不知老师是何时迈入班级,老师的话语也渐渐被往日的点点滴滴悄然淹没,分辨得不大清晰了。
恍恍惚惚间,我已随大流出教室。最后一次回望班级门上的牌匾,“鸢飞戾天,志在长空”的格言,让我本来纷飞的思绪随着鸿鹄飞向九万里的高空,随着六月的最后一阵大风离开,我如梦初醒:
这次的成绩终不是最后的作品,也并非是最好的作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会共同克服困难,获得成长才是我们这两年最好的作品。
真正的鸢飞戾天者,不会因为一次的挫折而“望峰息心”,放弃自己坚守的鸿鹄之志。我们终不能忘记自己两年的努力和勇气,携手共度的每一个困难。恩师和父母的殷殷厚望,同窗和朋友的加油鼓励是我们进取的动力,它引导我们搏击长空,再创佳作!
范文九:最好的作品
知道期末成绩前,我站在高山之巅看云海。
天色并不完全阴郁也不完全晴朗,在层层云翳之上的太阳并不热烈,滚滚起伏的涛涛云波翻出苍白的言语无法描绘的壮美,阵阵泡沫在无声中泛起,脚下的陡岩怪石突兀,裸露的岩层甚是苍劲。
令我遗憾的是,我却在此时知晓自己糟糕的成绩,那一刻,所谓的高山流水云海带来的欣悦荡然无存。
再回想这个学期的努力,期末备考的认真,还是全抵毁在这几个数字中。我愤恨又埋怨。上个学期我也是得到这么个成绩,我偏执地认为这是人生的污点,档案上的黑印,于是我把自己投身于一种忙碌之中。可是……在迷离的光影中,周遭壮美的所有,都在变形。脚下的大地崩塌了,旋转携带着内心的阴郁,漫过高山,漫过云海……最终,湮灭了。
我迫切的想下山,回到忙碌的车水马龙之中,将自己回归到能慰我心的忙碌之中。可是我还是沉默了。把自己永久地放置在不真实的忙碌之中,真的有意义吗?
于是我静默地屹立在高山之巅,望着汹涌翻卷的云海。此时的云海苍白,无力。我总是追求完美,不顾一切前进,可这真的可行吗?一味地前行,真的可以换来我想要的生活吗?我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倏地忆起王冕的《千里江山图》,不正是松弛有度,疏密有致,他的山峰并不是堆积在一起的,而是有高处的巍峨,低处的流畅,留白与重叠齐存。再回想齐白石的《虾》,偌大的画面只有几只简笔勾勒的虾,大面积的留白反而衬出虾的灵动。
也许,我应当为人生留白吧?人生作为一幅宽广的长卷,作为画家的我们真的可能将它填满吗?想来也不可。为人生留白,不是懈怠和放纵,而是在前进的路上驻足思考,然后更好的奋力前行。
人生正是作品,不同的人可以演绎出不同的画派,但无论是形象派还是抽象派或是写实派,都不是一味的忙碌于为人生填色。
适当的留白,再配上绚烂的色彩,或许能成就最好的人生,最好的作品。
范文十:最好的作品
一个人能够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便是给予上天最好的作品。——题记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和睹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而在这奔流的途中,我们应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作品。
苏轼,号东坡居士。少时博通经史,后中进士,深受欧阳赞赏,名满京师。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以作诗:“讪谤朝政”的罪名入狱,即:“乌台诗案”。出狱后,罪贬黄州,躬耕东坡,后又被贬黄州、儋州,过着:“先生年来穷到骨,向人乞米何曾得”的因苦生活。
面对贬谪,苏东坡始终以一颗坦荡而真诚的心坚守自我,依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达而不骄,穷而不馁”的人生信念正是苏轼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也使他成为了“最好的自己”,成就了最好的作品。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10岁时便能诵读古文,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后来他继任了父亲的职位,做了太史令,并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撰写《史记》。之后的种种不幸遭遇,使司马迁的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过自杀,但想到父亲的遗愿,又以古人的伟大事例来激励、鞭策自己,最终以惊人的意志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司马迁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作,为世人留下了最好的作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中国的文人里,有谁能将心净到如此境界?41岁的陶渊明,毅然放弃功名利禄,殷抛下荣华富贵,几经周折,迷途知返,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山水田园,开始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园田”的自在生活。
他忍受长期的贫困,安贫乐道,怡然自得。在菊花烂漫的季节,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落日黄昏,他“带月荷锄归”;在战乱纷纷的社会背景下,他幻想着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在闲暇的日子里,他挥洒出了一篇篇千古流传的佳作。
在生命旅途中,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作品。
范文十一:最好的作品
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完成过各式各样的作品。我也不例外,我有很多得意的作品:过春节时写过春联,外出旅游时拍摄的摄影作品,登台吹奏的葫芦丝名曲……而我心中认为最好的作品,就是我亲手做的菜。
记得那是五年级的暑假,为完成老师布置劳动作业,我思来想去,决定按妈妈以前教我的方法,自己尝试做两道菜。
第一道菜——炒蛋。我取五个生鸡蛋,将蛋壳敲碎后掰开,白白黏黏液体和蛋黄掉入碗中,往碗中加盐、少许味精,用筷子将蛋搅拌均匀,先放一旁,开火等锅内水蒸发后,倒入少许油,等油热后将碗里的蛋倒下去,瞬间发生“嘶嘶”的响声,并有油花溅在我手上,脸上,痛得我赶紧缩手,离锅远远的,但又怕蛋焦掉,赶快回去用铲子将它来回翻炒,直到两面金黄,出锅装盘。一个菜弄没有十分钟,弄得我手忙脚乱,满头大汗,我拿一块尝了一口脸上露出长时间笑容。
第二道菜——炒冬瓜。我先将一个大冬瓜削了皮,洗净,放在菜板上。我右手握刀,左手按在冬瓜上,小心翼翼地把它切成一小块。有了第一道菜的经验,接下来我很熟练地开火,倒油,放冬瓜到锅里翻炒等,唯一和第一道菜不同的是冬瓜不易烂必须往锅里加些水,盖上锅盖让它煮几分钟,等到煮烂了加上盐的和味精,就出锅装盘了,冬瓜发出诱人的香味,让我垂涎三尺。
连续炒两道菜下来,我的后背衣服全部湿透,脸色也变通红。这时,妈妈和爸爸进厨房,看到了我成功炒出这么好的作品,脸上都露出久违的笑容。边吃边夸:“太好吃了,我们的儿子长大了,会炒菜了,懂得孝顺了!”听了这些话,我心里美滋滋的,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更像是喝了蜜一样甜。
这个作品看似普通,但在我心中却是最好的、最美好的。它不仅包含我的劳动,还包含父母对我的赞扬与鼓励。它让我深深感受到父母平时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它也让我瞬间长大,懂得感恩,孝顺父母。以后我要创造更多、更美的作品来回报父母。
范文十二:最好的作品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这两句诗描绘的便是元宵节的盛大场面。这些年来的元宵节,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次。
每年的元宵节,都是团圆的日子。奶奶都要亲自为我们炸些汤圆。所以我常常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随着岁月的流逝,奶奶的年龄也大了,一根根银丝般的白发在少许的黑发的映衬下更加醒目,深深的皱纹爬上了她那苍老的脸庞。但她那慈祥的笑容却从未改变。看着奶奶将汤圆裹上芝麻,放入油锅中炸。待汤圆炸至金黄后,便捞出。望着那金黄的汤圆,我也嚷嚷着要学习炸汤圆。
于是,我便开始跟奶奶学炸汤圆。我先将芝麻铺在盘中,再将汤圆放入盘中,让芝麻紧紧包裹着汤圆。“源源,记得在汤圆上戳几个小孔,方便炸。”“好的,奶奶。”我便用牙签给这群白胖子身上都戳上了小孔。一切似乎进行得都顺风顺水,可谁料到,在最后一步却失了手。我将油倒入锅中,开了火。见油冒小泡泡后,便自信地将汤圆倒入锅中。听见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吓得我立马躲到了一旁。望着那油滋滋的往外溅,一丝丝的恐怖涌上心头,但心中似乎有个声音告诉我:“源源啊,你可不能放弃啊!”
我拿着锅盖,试探性地往前走。只见我一个箭步,一个转手,便把火调小了。顿时,“嚣张”的油锅变得平静起来。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我便将汤圆捞出。但汤圆却并不理想,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奶奶走了过来,说:“没关系啊,失败乃成功之母,再试试。”我点了点头。便又开始炸汤圆,我娴熟地重复着之前的动作,又到了最后一步,“吃一垫长一智”这次,我看油有两三分熟,便将汤圆倒了下去。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炸出来的汤圆品相不错。
我把一盘金黄的汤圆端给了奶奶,奶奶夹起一个,尝了尝说:“不错,口感挺好的!”听了奶奶的夸奖,我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这盘炸汤圆虽普通,但也都是我辛勤劳动的成果。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我依然觉得,这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范文十三:最好的作品
“业精于勤,荒于嬉,毁于随。”那苍劲有力的字迹依旧静静地躺在有些泛黄的书页中,经过时间的洗练,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整理书架时,那被灰尘弄得有些灰扑扑的金黄色身影闯入我的视野,尽管它缩在那小小的角落,但仍旧勾起了我那段难忘的回忆。
“丁零零……”伴随着钟声的响起,期末的英语考试落下帷幕,我倒吸了一口冷气,拿着笔的手仍旧颤抖着,似乎仍在惧怕着什么,我小声的叹了口气,匆匆收拾好书包走出教室。望着窗外鲜红的夕阳,暗暗道:“还是这样啊……”或许为了应验我的不安,当返校取成绩时,英语那栏下血红色的数字再次刺激了我的双眼,眩晕感冲入大脑……
在我步入初中以来,英语成绩一直不景气,一次次的失利在我心中留下了阴影,至此,来自英语的恐惧盘踞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散。平日里一向随和的父亲对此也有些着急,最终在他书架上精挑细选了许久,将它——带着金黄色身躯的字典送入我手中,刚翻开第一页,那饱含期望的句子便映入眼帘。“想要成为强者,就不要回避心里的恐惧,恐惧并不是弱点。强者,是要让你的敌人比你更恐惧!”父亲的话语,以及少见的严肃让我为之震了震,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重新塑造着。是啊,纵使一直失败,但失败,总在成功之前发生,成功路上,放弃就是失败。怎可就此放弃?
词汇,听力,完型……我卸下心坎,重新尝试,小小的字典也被我反反复复翻阅着,一切重头开始,但不从零开始。日复一日,时间缓缓流逝,在开学的测试中,成绩的增长虽有些微乎其微,但我知道我的决心与信心将重新燃起。此后,一次次的月考、大考,在英语考场上,我握笔的手不再颤抖,叹息声一次比一次减小,最后消失。
现在,回想起那段记忆,心中不免有着些许笑意,因为我知道那是我心中最好的作品。也或许最好的作品仍在我追寻的路上,无论如何我都会应对接下来的种种挑战,最终完成最好的作品。